用愛陪伴學生成長

「王老師早」、「淑倩老師早安」,上學的早晨都在這一聲聲的問 候中拉開一天的序幕。大學畢業後,因緣際會下到彰化特殊教育學校擔 任代理教師,開啟了與特殊學生的緣分,兩年的代理生涯,和學生相處 的生活點滴及面臨的各種挑戰讓我決定了往特教之路前行,取得正式的 特教教師身分後,我回到熟悉的彰特大家庭任教至今。
二十年的特教生涯,陪著學生一路走來,我們一起學會自己刷牙、 洗臉,我們一起學會洗碗、擦桌子、掃地、拖地……。有特殊孩子的家 庭,有些害怕旁人異樣的眼光,很少帶著孩子出門,為了讓學生能更融 入社會,我們一起走入社區:到賣場、便利商店學習購物;搭火車、公車, 練習騎腳踏車學習交通能力;到圖書館、藝文展吸收新的知識;到餐廳 學習點餐、用餐禮儀……;連結婚的人生大事都帶著學生到法院參與公 證過程、到餐廳吃喜酒,成為他們生活不同的體驗;思考著如何能拓展 孩子的生活經驗,也和我的生活密不可分。
每學年的開學前我們會到學生家裡進行家庭訪問,了解孩子家裡的 環境生態,無形間也拉近了我與家長的距離,面對面的交談,家長也願 意信任並把孩子放心地交給我。曾經家訪路線經過畢業生的家,和搭檔 就停下車探訪,看著畢業的孩子在自家工廠認真工作,心裡都為他感到 驕傲。有個躁鬱症的孩子無處安置,只能待在家中,進到房間呼喚他、 握握他的手,孩子抬頭注視我,媽媽都驚訝孩子還認得我。學生的成長 也不是一路順遂,兩位多障臥床的學生,國中畢業升上高職部,就學期 間就因多重器官衰竭離世;平日懶得動的孩子,竟趁家人不注意爬到頂樓不慎墜樓身亡。生命的無常,讓我更珍惜和學生相處的時光,希 望有老師陪伴的學校生活點滴,都能成為他們生命中最美的回憶。 聽到我從事特教工作,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「你好有愛心!」 同樣從事特教工作的夥伴聽到這句話都苦笑,找出適合每位學生的 教學方法,讓學生能習得需要的能力,更是我每天努力的目標。
找出學生的亮點,給予每位學生展現自我的機會
阿銘的積木作品在母親節藝文比賽裡展出,讓阿銘獲得許多老 師的讚賞及鼓勵;小劉在家是個大少爺,茶來伸手,飯來張口,但 在教室學會了拖地,教室、走廊和廁所的清潔都由他承包;翔手作 能力強,利用材料能自己完成簡易的袖珍屋,更是各種競賽的常勝 軍。國中部的小小樂團更是讓國中部所有學生有展現自我的舞台, 每年十二月三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,學校會利用當週邀請外校學 生到校參觀並讓孩子展現才藝,國中部的打擊特色課程讓每位學生 有了展現自我的機會。節奏感較佳的學生還成立鼓陣,我們曾經一 起到老人養護中心、身障機構表演,也接受社區活動的邀約演出, 學生們在一次次的練習及演出中,建立了紀律感及榮譽感,也幫學 生累積更多的能量以面對未來的種種挑戰。
教會學生生活自理的能力,讓孩子成為家庭的助力而非阻力
國小到國中階段,學生脫離了兒童期,開始學習自我照顧的能 力,每天餐後的洗碗工作,是必備的技能;接著就是擦桌子、掃地、 拖地、晾衣服……等生活能力,在校熟練工作後,希望學生能類化 到家裡,在家也能協助家務,成為家庭的助力。
孩子無法永遠依賴家庭生活,培養孩子生活自理的能力就是期待 有一天他們能獨立的生活,宇就是一個成功接軌社區家園的孩子。宇的 家庭負擔重,國中階段就建議家長讓他住宿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,在學 校教導他洗頭、洗澡,碰到問題要尋求協助……等。宇在學校的住宿生 活訓練培養了他獨立的能力,讓他在高職畢業後順利通過社區家園的面 試,星期一到五可和同樣身心障礙的夥伴同住,白天到小作所工作,只 在周末返家,也減輕了家長照顧的負擔。
親師合作,讓孩子穩定成長
孩子受家庭影響很大,自閉症孩子一早到校就情緒不對勁,還出手 打老師,詢問家裡才知道在家的要求沒被滿足,孩子的情緒延宕到學校 發洩;晚上睡不飽、父母責罵、手足相爭、要求沒被滿足……,種種的 前因,其實都要透過家長才能了解,所以家庭訪問、IEP 會議都是我跟 家長見面搏感情的好機會。另外拜現代科技之賜,手機上網普遍,學生 上課的紀錄,學生進步的點點滴滴,都能透過通訊軟體傳達給家長。平 日裡家長也喜歡透過軟體分享學生在家的生活點滴,讓親師的關係更加 密切,與家長成為教育合夥人。
另外,每一屆總會有學生來自弱勢家庭,如低收入家庭或家庭的成 員同樣是身心障礙者等,這時除了老師,還需兼任母親的身分。阿守玩 火造成手足葬身火窟,媽媽本身同為智能障礙者,無能力照顧及約束孩 子的行為,剛到班上,阿守顯得退縮、內向,身上的衣物幾天都沒換, 遠遠就能聞到他身上的異味,和同學無法相處;阿守在學校學會洗澡、 洗衣服,和同學的互動改善,臉上也開始有了笑容。
專業團隊合作融入日常生活的教學
特殊學生有特殊需求,老師無法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,所以很 需要和具備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團隊合作,這就要讚賞彰特的專業 團隊,所有人員齊備且專業。阿賢有聽障,無配戴助聽器,無口語, 喚名時無回應,在語文課時和語言治療師合作進行圖卡交換訓練, 從零開始,到了二年級下學期,他已經可以用圖卡交換想要的物品, 表達想要從事的活動。阿銘在嬰兒時期被收養,一歲前發現他是特 殊兒,六歲時養母因病過世,養父無力照顧委託縣府安置,家庭留 下的創傷,阿銘易怒、攻擊性強,尋求心理師的協助,在心理師的 陪伴下,情緒得以舒緩,和醫師及心理師進行討論,尋求專業的建 議,阿銘在陪伴下能漸漸穩定情緒。小佑和欣都是腦性麻痺學生, 職能和物理治療師的專業建議,融入在日常生活教學中,因為和專 業團隊密切的合作,學生的成長能更穩健茁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