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 - 2018年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
P. 13

2018 教育政策與經濟發展國際研討會結論與建議
                 2018 I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 Policy  and  Economic Development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茲依「問題分析」、「策略突破」及「觀念翻轉」提出我們的看法,敬請

                 各位先進指教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問題分析


                 -人力供需失調問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人力規劃」是維持人力供需平衡的主要策略,須先擬訂經濟建設計畫,
                 再據以推估人力需求,訂定人力培育計畫。我國過去曾高度重視人力規劃,嚴

                 格管控學校科系的設置與調整及招生人數之增減,技職學校培養的技術勞工恰

                 可因應產業需求。不過,我國自 2000 年起,就不再釐訂短中長程經濟建設計畫,
                 因而也不再重視人力規劃;同時教改又吹起「鬆綁開放」之風,採自由市場機制,

                 形成「人力無規劃,教育無計畫」狀態。人力規劃與自由市場機制之間在觀念

                 上不免有所爭論。若以過程論,教育培育人力需一定的時間,無法提供「速食」,
                 的確需要有計畫;但產經結構與技術發展變化急遽,教育體系恐怕難以對市場

                 需求快速反應;事先規劃,又恐產生「學用落差」。若以結果論,我國自揚棄

                 人力規劃策略,人力供需失調日趨嚴重,以致產業界抱怨連連。現在連政府要
                 推動產業創新計畫,都陷入缺才、缺工的窘境。我們認為,實際上二者是可以

                 調和的,重要的是如何因應政治環境、產經結構及技術發展大幅改變,做好人
                 力的規劃,解決供需失調問題,是值得大家深思、研究的一大課題。


                 -學用落差問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至於「學用落差」問題,學校教育在當前產經結構變化與產業技術日新月

                 異情形之下,受預算與僵固制度的束縛,難有足夠資源不斷更新設備、課程與
                 教材,教師亦無誘因跟上產業發展腳步,產生學用之間的落差,可說是必然的

                 結果。德國、瑞士和法國等西歐國家則採用「產學合作」方式:如產業界積極
                 參與技職學校課程規劃,提供課程調整意見;產業界提供經費委託學校研發技

                 術,藉以充實學校經費,更新設備;建立學校教師與業界師傅交流機制,並提

                 供學生實習,由師傅嚴格指導,採「工作單」評量方式,以提升學生實作力,
                 凡此均已證實對縮減學用落差頗具成效。我國早已引進其制度與措施,並開辦

                 各類產學合作專班,但實施成效一直未見彰顯。究竟這個落差出自制度面、執

                 行面或觀念層面?其實,借鏡他國,引進已證實成功的制度,是解決本國問題
                 的可行途徑。但須體認各國制度皆有其發展的背景與條件,引進時要審度兩國

                 差異而作適度的調整;同時也要理解其建構制度的基本理念與精神,學習其施



        10
   8   9   10   11   12   13   14   15   16   17   18